国内自动门市场的四大“伤痛”的揭秘
在我国,很多中小型自动门企业不断的模仿和学习本行业品牌中的第一,但是第一确实很难被超越的,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越来越来越发现大品牌的定位和品牌规划并不适合本企业,而给本企业留下一身伤疤,下面小编来分析下这样对品牌、产品、价格、渠道几个方面的影响:
一、品牌伤痛
品牌是企业的第一标示,自动门品牌的企业家们普遍认为,品牌的知名度来源于央视上榜广告、某位明星代言等,企业家们不要忘记行业特征、产品特性,中小型企业们不要去模仿大品牌找形象代言人,企业更不要在不具备规模时去做央视广告,大的投入暂且不说,如果代言人无法与企业品牌定位吻合反而会影响企业品牌的发展,央视广告会带来企业品牌的知名度,但是在对广告诉求对象其一的经销商闻风而来加盟时,企业现有的软硬件实力是否能招架。众多自动门品牌做企业定位和品牌推广时,特别注重是企业品牌的定位和市场群体,在进行定位过后对渠道进行严格把控,对市场消费群体消费行为进行科学分析,打造创新营销模式,找出消费群体需要什么产品、什么理念和喜好,通过有效品牌推广路径设计符合企业各阶段性的推广方案,做到更有效精准的投放,让经销商和市场消费者在第一时间认可品牌和接受品牌,而不是单一为提到知名度而做品牌推广。
二、产品伤痛
在与众多自动门老板们交流过程中,很多老板都比较有思路,也懂得自身行业中品牌第一是学习的对象,第一是怎么做的,他们是如何做好的,企业就开始不断的去研究品类中第一企业,产品也在跟随着第一去“研发”,而到最后产品没有灵魂、没有风格、没有概念、没有文化,不得不让人联想到一个词语——“四不像”,老板们也在苦恼着为何自己的产品和第一品牌一样,别人卖的风风火火,而自身的产品无动于衷,遭消费者遗弃呢!这个结果深深的告诉企业家们,模仿是需要方法的,产品需要区隔,需要类别细化,一味的模仿会导致走在别人的脚底下而无生存空间,因为人家是原创,你是抄袭和冒牌。自动门中的第一品牌都是经过多年的市场积累沉淀下来,企业所研发的产品是通过消对费者的深入了解和测试出来的结晶,产品代表了市场的发展方向,同时也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甚至部分前沿化的产品设计风格是在引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而创造的,在产品的成形展示和衬托装饰过程中不但产品自己会说话,同时企业内部销售人员也会对产品的附加值上更多的推介,而中小型企业只看到产品的整体外观和所用材质,而摸索不到产品的灵魂和设计师所表达的内涵、文化,以及销售人员对产品附加值的体现,所以只是在产品风格和格局配搭上模仿,内在的东西缺乏很多。
最终导致自身的产品无法与品类中的第一相比,产品成形和销售过程中更难达到相同的效果,甚至引起消费者对产品的否定,认定其是不真实的。再做产品区隔时,学习品类第一品牌的表达方式,研究市场消费心态和需求点,针对市场进行区隔产品符合的消费群体,让消费者感受到产品的独特性和唯一性,不做一层不变的模仿,模仿企业能做到的,研究市场所需要的,结合到一起形成自身企业所独特的品性。
三、价格伤痛
价格对于中小型企业品牌是最为敏感的话题,想把自身的利润点提高,可是终端价格提不上去,终端还在不停的打价格战,同时担心价格的上浮过程中会让经销商无法接受,同时消费者不购买产品,从去年底的上半年起,我国自动门行业绝大部分原材产品的价格逐渐攀升,迫使家具业间的竞争加剧,而最为严重的是中小型自动门品牌,本身利润空间较小,若是涨价,市场无法接受,而对于大品牌来说,由于量大和库存,利润空间大等原因,原材料的上涨不能直接影响到终端价格,所以在与大品牌比拼价格时小企业们伤不起。价格上不能与大品牌直接抗衡,可以利用自身市场消费群体特征,同层竞争对手在涨价格时反其道而行之,降低终端价格,薄利多销,先把竞争对手的客户拉过来,占据较大的市场消费空间,再进行产品类别与价格区隔,形成利润产品价格和竞争性产品价格体系,获得整体销售额提升,使利润空间有细水长流之势。
四、渠道伤痛
广州自动门企业负责人认为,“渠道为王”的年代已经过去,不是要扩张多少加盟店,建立多少分销渠道,企业就能产生多大销售额,盲目的扩张将加大企业的运营成本,大企业有充足的后背生产和设计能力,能承受突袭的较大规模生产和展厅设计工作,而对于小企业而言,瞬间较难接受突高产品需求量,更无保证在较高产额时产品质量,设计上更是做不到展厅形象上的把控。
如今,众多自动门企业的加盟模式来讲,为开拓一家经销商,把很多的承诺和加盟支持都叠加上去,为签订经销商与企业合作加盟,做出很大的牺牲和让步,甚至做了赔本的买卖,导致企业为开一家加盟店反而要为此做倒贴钱的买卖,再加上企业把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都集中招商加盟上,对于老客户的维护工作做得微乎及微,众多现有加盟商都处于赔钱和“包二奶”的状况,经销商得不到营销策划方面的支持、销售培训的支持,有思路的经销商凭个人能力可挣到钱,个人能力思路不好的经销商只有面临着关门或者转嫁到其他品牌上,公司在渠道上,上演着“前补后断”的局面,销量上,上演着只见渠道越来越多销量不见上涨的局面,财政上,上演着收支越来越大但不见利润的局面。